卞之琳最经典十首诗(卞之琳)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卞之琳最经典十首诗,卞之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
2、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
3、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
4、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5、”,“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
6、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
7、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
8、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
9、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
10、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
11、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
12、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3、”这是画面,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
14、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
15、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关重要。
16、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
17、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
18、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
19、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
20、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W·Blake)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
21、诗人想说,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22、拓展资料: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23、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
24、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是西语教授,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25、沈从文倾囊帮其出版诗集,陈梦家选编诗集《新月诗人》,将其位列“新月十八家”,因此一举成名。
26、他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27、《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28、1955年10月1日,卞之琳45岁时,与青林结婚。
29、2000年12月2日,在卞之琳90大寿临近之时,溘然长逝。
30、2015年12月8日,卞之琳诞辰105周年。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最新文章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