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是而立之年吗(50岁时什么之年 就是关于而立之年这些的)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50岁是而立之年吗,50岁时什么之年 就是关于而立之年这些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2、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3、”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4、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5、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6、 2至3岁称孩提。
7、 女孩7岁称髫年。
8、男孩7岁称韶年。
9、 10岁以下称黄口。
10、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1、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12、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13、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14、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5、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16、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17、 男子20岁称弱冠。
18、 30岁称而立之年。
19、 40岁称不惑之年。
20、 50岁称知命之年。
21、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22、 70岁称古稀之年。
23、 80岁称杖朝之年。
24、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25、 100岁乐期颐。
26、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27、 孩提:两至三岁。
28、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29、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30、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31、 总角:幼年泛称。
32、 垂髻之年:指儿童。
33、(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34、) 黄口:十岁以下。
35、 幼学:十岁。
36、(《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37、”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38、)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39、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40、 志学:十五岁。
41、(《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42、(《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43、”)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44、(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45、) 弱冠:男子二十岁。
46、(《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47、”)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48、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49、 而立:三十岁。
50、 不惑:四十岁。
51、 天命:五十岁。
52、(《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3、“) 知非之年:五十岁。
54、(《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55、”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56、)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57、(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58、) 古稀:七十岁。
59、(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60、”) 耄耋:八十、九十岁。
61、(《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62、,”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63、) 期颐:百岁之人。
64、(《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65、”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66、”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67、”)30岁 -----而立之年 40岁--- 不惑之年50岁-- 半百之年 60岁 --花甲之年 70岁--古稀 之年80岁 ---耄耋之年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68、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69、 50岁-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70、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71、”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72、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73、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74、 2至3岁称孩提。
75、 女孩7岁称髫年。
76、男孩7岁称韶年。
77、 10岁以下称黄口。
78、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79、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80、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81、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82、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83、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84、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85、 男子20岁称弱冠。
86、 30岁称而立之年。
87、 40岁称不惑之年。
88、 50岁称知命之年。
89、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90、 70岁称古稀之年。
91、 80岁称杖朝之年。
92、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93、 100岁乐期颐。
94、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95、 孩提:两至三岁。
96、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97、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98、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9、 总角:幼年泛称。
100、 垂髻之年:指儿童。
101、(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102、) 黄口:十岁以下。
103、 幼学:十岁。
104、(《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05、”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06、)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07、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108、 志学:十五岁。
109、(《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110、(《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11、”)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12、(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113、) 弱冠:男子二十岁。
114、(《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115、”)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16、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17、 而立:三十岁。
118、 不惑:四十岁。
119、 天命:五十岁。
120、(《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1、“) 知非之年:五十岁。
122、(《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123、”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124、)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125、(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126、) 古稀:七十岁。
127、(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28、”) 耄耋:八十、九十岁。
129、(《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130、”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131、) 期颐:百岁之人。
132、(《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133、”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134、”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135、”)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总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像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致改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耄耋(音maodie) 90岁-背之年 100岁-期颐五十半百啊。
136、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 60-顺耳(花甲)70-古稀80、90-耄耋 100-期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孔子说的)50知天命,应该是的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 60-顺耳(花甲)70-古稀80、90-耄耋 五十知天命。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最新文章
- 02-13
- 02-13
- 02-13
- 02-13
- 02-13
- 02-13
- 02-13
- 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