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商行业近年来悄然崛起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认为,既要养护财源,又要取财有度,税收必须“敛从其薄”“彼有余而我取之”,实现“其所有余”,如此才能实现“农工商贾皆乐其业”。
2021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84亿元,迈上7000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11%。
量增的B面是质优。作为评估财政收入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税收收入完成5476亿元,增长15.1%,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5.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同时期,广东、江苏、浙江税收收入增长分别为9.1%、10.2%和14.5%。
山东财税作为稳增长“压舱石”,有何独到之处?面对2022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又将如何发挥杠杆作用,继续发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利润3年增10倍,“减”出好企业
儿童文学作家苏斯曾和一位朋友打赌,能否仅仅用五十个单词,写成一个故事。一个偶然事件催生了全球销量逾2.5亿册的《绿鸡蛋和火腿》。
有些时候,敢于做减法、留足空间,才会激发更大的潜能与创新。
近日,青岛科创信达科技有限公司A轮融资宣告完成,由青岛市城阳区阳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本轮融资规模达数千万,创下智慧养殖领域A轮融资规模之最。
记者了解到,科创信达近年来的发展可谓“神速”。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主营业务利润实现3年10倍增长。即便在去年整个养殖行业受到冲击,智慧养殖板块也受到波及的情况下,公司经营收入仍然实现了10%的增长率。
逆势高成长,有何秘诀?“我们属于研发制造型企业,发展而言最大的成本就是研发支出。”科创信达财务负责人高晓萌告诉记者,从2020年开始,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其中,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升至100%。“税收减免节省下来的现金流帮助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市场投入,保持在同行业中竞争优势的同时实现快速扩张。”
据了解,目前科创信达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环控器研发厂商,建设了国内领先的智能硬件电磁实验室。截至2021年,企业研发人员占总共员工人数比例为38.77%,授权专利数量45个。
科创信达正是山东通过财税政策“减法”,助力企业效益做“加法”的一个典型缩影。放眼全省,2021年,山东省共落实新增减税降费超700亿元,落实各项税费优惠累计减免超3000亿元。
“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纳税人缴费人的税费负担,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元气和活力。”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党委委员、总审计师谭中伟表示,今年将重点聚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精准推送和税收专家顾问服务等制度,由“我要推什么”转变为“纳税人要什么”,通过及时精准地推送税费优惠政策和红利账单,确保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同时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缴费人减税降费获得感。
促外贸,“税”有道
外贸出口堪称山东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跟自身比,2021年山东省进出口2.93万亿元人民币,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6年刷新历史纪录。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增长34.8%,比2019年增长58.0%。跟其他省市比,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前6大主要外贸省市中,山东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居首位。
记者注意到,为持续发挥出口拉动作用,随着山东各地市两会陆续召开,通过优化提升综合保税区功能,推动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外贸相关产业体系,成为多个地市关注的焦点。
中国海关总署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5.9万亿元,同比增长23.8%,较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21.4%的增幅高2.4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值的15.1%,对我国外贸的贡献率达16.5%。截至2021年9月,全国31个省/直辖市均布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其中山东已建设1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成总量仅次于广东(16个)和江苏省(21个)。
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正在通过政策红利释放,成为外贸企业发展壮大的“神助攻”。以在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为例,这里享有“境内关外”海关监管政策。以往,区内企业向区外境内销售货物,需要向海关报关进口,企业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原材料进出综合保税区需缴纳加工税费,内销成本高。被赋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后,企业在保留原有境外资源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其在境内进行采购、分销时不再受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身份的限制,可以像一般纳税企业一样,将货物直销境内,也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但减少了中间各类经销商环节,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也都有所节约。
作为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首家申请并获得试点资格的企业,青岛兴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感受更直观。公司负责人李华杰告诉记者:“受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备案成功,公司的经营成本大幅压缩,弥补了企业目前经营状况的短板。”
发“流量补贴”助企业转型
除了拓展外需市场,山东在通过财税政策激发内需消费潜力方面,同样也有招。
近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力争到2023年年底,全省网络零售额10亿元以上、1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均实现翻一番。为实现这一目标,《通知》中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举措,让不少“电商老铁”感受到了诚意满满。
其中,对当年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且排名全省前5位的市,省财政给予每市补贴200万元;对当年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亿元以上企业,每家企业最高补贴100万元。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亿元,增长12.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其中,山东实现网络零售额5404亿元,同比增长20%,高于全国平均增幅8.1个百分点,是推动去年山东消费总额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事实上,山东电商行业近年来悄然崛起,已经成为众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新明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电商平台——新明辉商城,从临沂商城里一个小门头,已经发展成如今全国最大的工业安全品供应链服务商。“数字化商城对我们而言是很重要一点,企业发展需要数字化的提升,我们在这方面将会加大投入。”公司负责人李辉介绍,2022年,新明辉计划增加3000万研发经费,投入到人工智能和算法,借助数字化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另据第三方机构监测,今年年货节期间,山东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804.3亿元,较去年年货节增长22.6%,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665.8亿元,同比增长28.2%,带动山东1月份实现网络零售额455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国12.9个百分点,成为一季度消费开门红的有益助力。
“2020年我们集团线上销售额几千万元,2021年通过布局线上,成立数科公司,积极转型升级,全年线上销售额2.8亿元,自有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630%。”在潍坊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月淑看来,“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数字赋能”,对企业发展来说恰逢其时,不升级不转型不提高就无法立足,只有主动求变,前路才能广阔。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