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梁山县的历史
梁山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山东、河南两省和济宁、泰安、菏泽、濮阳四市交界处;东邻汶上,西毗郓城,南连嘉祥,北接东平,西北与河南省台前县隔黄河相望。
历史沿革
周朝建立后,分封诸侯,今县境东部即当时的须句国地。战国末期,属于齐国的着刚、寿这一带地方。
秦置郡县。今梁山县东部属砀郡须昌县。
西汉,今梁山境属东郡的寿良、须昌和范县。
东汉,今县境属东郡的谷城、范县和东平国的寿张、须昌县。
三国时期,魏国统一北方,其政区设置沿袭东汉
西晋时期,今县境北部属东阿,中部属须昌,东南部属寿张,西北部属范县。从西晋末年起,山东地区先后为后赵、前燕、前泰、后燕等所占有,梁山境域属东平郡。
南北朝时期,刘宋在淮北的政权很不巩固,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复设兖州,治瑕丘,领六郡,东平郡是其中之一。
北魏时,今梁山境分属于济州东平郡的寿张县和兖州东平郡的寿张、须昌、范县。
隋代,今县境属东平郡的郓城、须昌县和济北郡的东阿、寿张县。
唐朝初年郓州州治在郓城,贞观八年迁徙到须昌县城。唐朝的里程略小于现代,这时的寿张县城约在梁山西北十六公里处。《旧唐书地理志》:“中都……天宝元年改为中都,移于今治。”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搬迁县城,二是更改县名。唐朝的中都县治所即现在的汶上县城。东阿、郓城县治所与隋朝同。五代时期,州县隶属沿袭唐朝。后唐时改须昌为须城,晋、汉、周因之。
北宋,今县境属东平府的须城、东阿、中都、寿张县。
金属东平府的须城、汶上、寿张县和济州的郓城县。
元属东平路。
明属东平州。今梁山县北境为东阿县地;中部归东平州直辖,即民间所说的“州地”;西北部属寿张县;东南部属汶上县。
清朝,今县境属泰安府的东平州,东阿县和兖州府的汶上县、寿张县。今梁山县境域归属与明朝同。
民国二年改州为县,今梁山境分属于寿张、东阿、东平、汶上、郓城县。一九三六年前后,王朝刚以北的部分村庄属于阳谷县。裁府制改道区,今县境隶属于东临道、济宁道。民国十七年,裁撤道制,直属山东省政府。1929年后,分属山东省第一、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梁山建县于1949年8月,所辖区域由原寿张、东阿、东平、汶上和郓城等县的边沿地带组成,其前身是中共领导下的昆山县,历史上与邻县有不解之缘。
1940年8月,中共鲁西区党委为巩固发展鲁西抗日根据地,决定在东阿、阳谷、寿张、郓城、汶上、东平六县边区结合部建立昆山实验区。11月,鲁西区党委派民运部副部长邵子言赴昆山一带建立实验区工作委员会,邵子言任实验区工委书记。昆山实验区隶属鲁西区党委领导,驻地在张博士集(今属大路口乡)。
1941年1月18日,中共昆山实验区工委改为中共昆山县委。同期,昆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昆山县委、县政府分别隶属鲁西区党委和鲁西行政主任公署领导,驻地在张博士集、师集等村。是年7月,昆山县委、县政府改属冀鲁豫区党委和冀鲁豫行政主任公署领导。
1942年5月,昆山县委、县政府改属中共八地委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二十三专署领导。
1943年1月,昆山县委、县政府改属中共二地委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十七专署领导。
1944年5月,昆山县委又改属中共八地委。同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十七专署改称八专署后,昆山县政府属其领导。
1945年8月,昆山县委、县政府分别隶属中共二地委和二专署领导。
1946年1月,成立冀鲁豫七地委、七专署,中共昆山县委、县政府属之。同年3月,撤销七地委、七专署,并入二地委和二专署。11月,重设七地委、七专署。昆山县委、县政府与其隶属关系随之变动。
1949年8月,设立平原省,昆山县委、县政府隶属平原省菏泽地委和专署。
1949年8月25日,中共昆山县委、县政府在商老庄召开县、区干部会议,宣布改建昆山县为梁山县。县委、县政府分别迁至阎庄村和西小吴村(今属黑虎庙乡)。
1950年2月,梁山县委、县政府迁至郑垓村(今属前集乡)。
1952年春,县委、县政府迁至后集村(今属梁山镇)。是年11月,平原省撤销,梁山县随菏泽专区划归山东省。
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区,梁山县改属济宁专区。
1959年6月,梁山县复属菏泽专区。
1990年1月,梁山县划归济宁市所辖。
行政区划
1949年7月,昆山县辖一区(轩堂一带)、二区(师集一带)、三区(商老庄一 带)、四区(南郭楼一带)、互区(后集一带)、六区(临湖集一带)、七区(田大店一带)、八区(杨堤口一带)。同年8月,郓北县撤销,其二区(小路口)全部、一 区(西杨营)的大部和第八区(黄集)半部划归改建后的梁山县。
1949年8月,梁山县初建时辖三区(小路口一带)、四区(杨营一带)、五区(后集一带)、七区(田大店一带)。 10月,对行政区划调整,梁山县辖9个区:一区(戴庙)、二区(戚贾)、三区(小路口)、四区(西杨营)、五区(凤山)、六区(商老庄)、七区(田大店)、八区(大安山)、九区(银山)。
1952年7月,将九区(银山)划分,增设十区 (斑鸠店)。同期,南旺县的孔坊区划归梁山县,列称十一区(孔坊)。
1953年8月,南旺县撤销,其一、二、六、七区划归梁山县,依序组建为梁山县第十二区(拳铺)、第十三区(黄庄)、第十四区(孙庄)、第十五区(开河)。区下设乡,时全县辖15个区、166个乡、1086个自然村。
1955年9月,各区取销数码序列称谓,改以区驻地命名。其中,四区驻地由杨营村迁往黑虎庙村,故改称黑虎庙区;十三区驻地由黄庄村迁往徐集村,改称徐集区。1956年3月,将斑鸠店区并入银山区,孔坊区并入拳铺区,大路口区并入戴庙区和商老庄区。同年,郓城县的辛兴屯和倪楼乡的12个村庄划归梁山县。是年,原166个小乡合并为74个大乡。梁山县辖12个区74个乡。
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设城关镇和斑鸠店、银山、腊山、金山、大路口、小路口、寿张集、黑虎庙、杨营、馆里、辛兴屯、前集、拳铺、徐集、信楼、孙庄、开河、韩垓、戴庙、商老庄、宋庄、安山、馆驿、管庄、王府集25个乡。1958年8月,撤销乡镇。9月,全县建起7处人民公社:东风(驻银山)、火箭 (驻大路口)、八一 (驻黑虎庙)、水泊(驻芦里)、七一(驻后集)、红旗(驻黄庄)、卫星(驻中孙庄) 。 11月2日,全县7处人民公社组成一个联合体,称作梁山县人民公社,原公社改为管理区,原管理区改为营,原生产队改为连。
1959年1月 20日,梁山县人民公社改为县联合人民公社,恢复原人民公社及管理区。
1959年11月,公社名称改为以驻地命名,并将7处人民公社调整为银山、大路口、黑虎庙、芦里、城关、拳铺、徐集、开河、孙庄、小路口10处人民公社。
1960 年3月,汶上县的东平、沙河站人民公社和须城、寅寺人民公社的一部分及平阴县的黄花园、东阿人民公社各一部分划归梁山县。同时,将梁山县开河人民公社和孙庄人民公社的部分村庄划给汶上县。
1961年3月,区划再调整,将寅寺、沙河站、东平 3处人民公社划回汶上县;将黄花园、须城人民公社划归平阴县;将开河人民公社及原孙庄人民公社的小屯村划归梁山县。是年12月,将银山人民公社划分为斑鸠店和银山人民公社。
1963年5月,将大路口人民公社划分为大路口和寿张集人民公社。
1965年2月,增设戴庙、商老庄、大安山、小安山、馆驿5处人民公社。至此,梁 山县辖城关、斑鸠店、银山、戴庙、商老庄、大安山、馆驿、小安山、寿张集、大路口、小路口、黑虎庙、芦里、拳铺、开河、徐集、孙庄17处人民公社。
1971年10月,开河、孙庄人民公社分别更名为韩垓、韩岗人民公社。1978年12月,增设王府集人民公社。
1979年1月,建信楼、赵堌堆人民公社。
1982年3 月,芦里人民公社更名为马营人民公社。同年12月,城关人民公社改称梁山镇。
1983年,全县共有19处人民公社和1个镇。
1984年2月,撤社改乡。全县改建6个区, 5个镇,27个乡。即:梁山镇;城郊区,辖寿张集乡、馆里乡、马营乡、前集乡、后孙庄乡;银山区,辖银山镇、斑鸠店乡、豆山乡、昆山乡、司电乡、戴庙乡;小路口区,辖小路口镇、大路口乡、郓陈乡、赵堌堆乡、黑虎庙乡、杨营乡;徐集区,辖徐集镇、拳铺乡、方庙乡、信楼乡; 韩岗区,辖韩岗镇、韩垓乡、开河乡、袁口乡、王府集乡;小安山区,辖小安山乡、 馆驿乡、李官屯乡、大安山乡、商老庄乡。
1986年1月,将梁山县东平湖区的银山区及所辖的斑鸠店乡、豆山乡、昆山乡、司里乡、戴庙乡(32个村庄)、银山镇和小安山区所辖的大安山乡、商老庄乡 (23个村庄)划归东平县。
1987年2月,撤销区级建制。
至1993年,全县共辖24处乡镇709个行政村。(本文作者:云飞四海)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0年,全县由24个乡镇缩减为14个乡镇。
2008年,将徐集镇整建制并入拳铺镇,建设新型乡镇,调整充实梁山风景区管委会,将风景区周边18个村庄划归风景委。至此,全县共辖13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672个行政村,73万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最新文章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