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手机

手机

张先被人称为张三影的三影指(张先的三影是哪三首词)

2024-04-09 06:31:15
导读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张先被人称为张三影的三影指,张先的三影是哪三首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张先被人称为张三影的三影指,张先的三影是哪三首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张先,字子野,天圣八年进士,词与柳永齐名。

2、《古今诗话》云:“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

3、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

4、此余生平所诗意也。

5、’”  张先爱影之深,竟至于此。

6、其实又何止三影?他如“隔墙送过秋千影”,“无数杨花过无影”等均属其名句。

7、  对这位很爱用“影”字,或曰爱描写朦胧景色的宋代作家进行评论,决非易事。

8、历来围绕张词之争,或褒或贬,各执一端。

9、《宋四家词选序论》谓“子野清出处,生脆处,味极隽永。

10、只是偏才,无大起落。

11、”《词洁》云:“子野雅淡处,便疑是后来姜尧章出蓝之功。

12、”甚至就同一论题,从同一角度,观点也针锋相对。

13、《姑溪题跋》谓“子野韵不足而情有余”《诗人玉屑引》称“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

14、”究竟孰是孰非,或是中含非,非中有是,都不能简单结论。

15、近代词论最精辟之大学问家王国维,对众多词作者皆不乏细致中肯之评述,而于子野,似有意回避之。

16、惟一句短语:“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17、”(《人间词话》)我以为全面理解和正确估价其作品,应把握以下三点:  一、情境幽眇,景色朦胧。

18、大凡诗词,主观抒情者多,客观状物者少,子野词作多属后者。

19、王国维曰:“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20、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21、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22、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23、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4、”请看张先《木兰花》: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25、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26、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27、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28、  此可谓纯客观描写之典型,其中无一字直抒胸怀。

29、再看其《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30、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31、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32、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33、  后者虽不如《木兰花》那样典型,依然未出此类。

34、客观描写,以物观物,题材有大小,环境可宽窄,不能以此而分优劣。

35、优劣之分在于真假雅俗,精粗厚薄。

36、子野词具明显士大夫典雅气质和蕴籍风格。

37、而情境幽眇,景色朦胧又是此种气质风格之特产和独创。

38、无论动态描写如“吴儿竞”、“游女并”,抑或静态刻画如“遥山暝”、“池院静”,均极其淡雅精细。

39、“三影”也好,四影五影也罢,都不外如隐如现,若暗若明。

40、比子野为作曲家,小调旋律便是其曲目;比子野为绘画师,冷色风景则是其专长。

41、    二、承蕴籍之格,起敷畅之风。

42、晚唐五代词,题材多系男女闺情幽怨。

43、花前月下,缠绵悱恻,形成婉约含蓄风韵。

44、温、韦、冯、晏属此派出色代表。

45、子野承前蕴籍之格,更添一层清辉淡色,又加几分幽情深致。

46、使长短句这株文学奇葩于传统之土壤上透出了新香。

47、不仅以子野词比较温、韦之作可证,从子野自身作品细微之差别也可窥见其演变趋势。

48、若谓《木兰花》仍以客观描写为主,则其《一丛花》应属主观抒情之作。

49、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50、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51、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踨?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52、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拢。

53、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54、  起首二句,已显敷畅之势,至于“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55、”更是出语不隔,舒展自如,与后来秦、柳、苏、辛遥相呼应。

56、此所谓“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

57、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也。

58、(《白雨斋词话》)因此可谓子野词承前启后,为一重大转折,是一关键过渡。

59、处于婉约含蓄与豪放舒展之间。

60、  三、格高而气显不足,调雅而情嫌不浓。

61、如上所述,子野之作既属词风演变交替中产物,有其长处,也有其短缺。

62、即以《木兰花》而论,准确精细,诚不可多得,然而过于精细,易引人注目,难动人心神。

63、描写动态之前二句“竞”“并”虽佳,毕竟显得生冷。

64、我们欣赏其格调之高雅,却未免遗憾其气势不足,情绪不浓。

65、尽管《一丛花》较其他几首别开敷畅之风,然于子野词作中尚非主流。

66、  总而言之,张先词有其独到之处,有其转折之功,亦有其自身之瑕,当然是美玉微瑕。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