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简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产生机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由除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所组成,共分为五个时期:除极过程(0期):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20mV~+30mV,膜两侧由原来的极化状态转变为反极化状态,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此期又称为0期。
2、历时仅1~2ms。
3、其正电位部分成为超射。
4、形成机制:当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引起钠离子通道的部分开放和少量钠离子内流,造成膜部分计划,当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70mV)时,膜上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而开放,出现再生性钠离子内流。
5、于是钠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mV急剧上升到+30mV。
6、决定0期除极化的钠离子通道是一种快通道,激活迅速、开放速度快,失活也迅速。
7、当膜去极化到0mV左右时,钠离子通道就开始失活而关闭,最后终止钠离子的继续内流。
8、2、复极过程:当心室肌细胞去极化达到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但复极过程比较缓慢,可分为4期:1)快速复极初期(1期):心肌细胞膜电位在除极达到顶峰后,有+30mV迅速下降至0mV,形成复极1期,历时约10ms,并与0期除极构成了锋电位。
9、形成机制: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钠离子内流停止。
10、同时膜外钾离子快速外流,形成瞬时性钾离子外向电流,膜内电位迅速降低,与0期构成锋电位。
11、2)平台期(2期):表现为膜电位复极缓慢,电位接近于0mV水平,故成为平台期。
12、此期历时100~150ms。
13、此期为心室肌细胞区别于神经或骨骼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14、形成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缓慢持久地内流和少量钾离子缓慢外流造成的。
15、电压钳研究表明,心室肌细胞平台期,外向电流是由钾离子携带的。
16、静息状态下,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很高,在0期除极化过程中,钾离子的通透性明显下降,钾离子外流大大减少,除极结束时,钾离子的通透性极其缓慢地、部分地恢复。
17、平台期内向电流主要是由钙离子负载的。
18、现已证明,心肌细胞膜上有一种电压门控式慢钙通道,当膜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要到0期后才表现为持续开放。
19、钙离子顺其浓度梯度向膜内缓慢内流使膜倾向于去极化,在平台期早期,钙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等,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所达到的0mV水平。
20、随后,钙离子通道逐渐失活,钾离子外流逐渐增加,出膜的正电荷量逐渐增加,膜内电位于是逐渐下降,形成平台晚期。
21、3)快速复极末期(3期):继平台期之后,膜内电位由0mV逐渐下降到-90mV,完成复极化过程。
22、历时约100~150ms。
23、形成机制:在2期之后,钙离子通道完全失活,内向电流(钙离子内流)终止,而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又恢复并增高,钾离子外向电流迅速增强,膜电位迅速回到静息电位水平,完成复极化过程。
24、3期复极化的钾离子外流,使膜内电位向负的方向转化过程也有类似于0期钠离子通道再生性除极过程。
25、即随着钾离子外流膜内电位向负的方向转化,钾离子的外流也愈快,知道复极化完成。
26、另外,在此过程中,由于心室各细胞复极化过程不一样,造成复极化区和未复极化区之间的电位差,也促进了未复极化区的复极化过程,所以3期复极化发展十分迅速。
27、4)静息期(4期):此期是膜复极化完毕后和膜电位恢复并稳定在-90mV的时期。
28、形成机制:由于此期膜内、外各种正离子浓度的相对比例尚未恢复,细胞膜的离子转运机制加强,通过钠-钾泵的活动和钙离子--钠离子交换作用,将内流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排出膜外,将外流的钾离子转运入膜内,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水平,从而保持心肌细胞正常的兴奋性。
29、好啦,我手快断了,希望能帮助你。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2-01
- 02-01
- 02-01
- 02-01
- 02-01
- 02-01
- 02-01
- 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