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经典之作,它以深沉的历史感和浓烈的家国情怀打动人心。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当时他虽已退居田园,但始终心系中原沦陷、山河破碎的局面。京口(今江苏镇江)与北固亭作为三国时期孙权建都之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也激发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追忆。
上阕开篇即描绘了眼前壮丽的江山景色,“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站在北固亭上极目远眺,感叹昔日叱咤风云的英雄如今已难寻踪迹。孙权曾在此地抵御曹操大军,建立基业,而今却只剩下荒凉的遗迹供后人凭吊。接着,“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进一步渲染出历史的沧桑变迁,那些曾经辉煌的宫殿楼台早已化为尘土,令人唏嘘不已。
下阕则由景及情,转入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里提到刘裕,他曾从贫寒出身成长为东晋名将,后来更建立了南朝宋政权。辛弃疾借古喻今,不仅赞美了刘裕的雄才大略,还暗含自己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最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批判了南朝宋文帝因轻率用兵而导致失败的历史教训,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现状的不满。
整首词情景交融,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叹息。辛弃疾通过京口北固亭这一特定地点,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尽管年华老去,他依然心怀壮志,这份赤诚令人敬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南宋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共同心声的真实写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 04-20
- 04-20
- 04-20
- 04-20
- 04-20
- 04-20
- 04-20
- 04-20
最新文章
- 04-20
- 04-20
- 04-20
- 04-20
- 04-20
- 04-20
- 04-20
-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