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小学
端午节的诗意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留下了无数动人心弦的诗词。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以此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这些习俗的背后,也蕴含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和美丽的诗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代文秀的这首《端午》道出了端午节的起源。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臣,他忧国忧民,却因直言进谏被贬谪。在国家灭亡之际,他悲愤交加,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他的忠诚与气节感动了后人,于是大家划船打捞他的遗体,并把米饭投入江中喂鱼,以免鱼虾伤害他的身体。后来,这种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
宋代诗人陆游在《乙卯重五诗》中写道:“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人们用箬叶包裹糯米做成三角形的粽子,头顶插着艾草装饰的帽子。艾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驱邪避灾,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美好祝愿。
屈原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历代文人墨客。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贺新郎·端午》中写道:“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他通过描写孩子们穿着节日盛装、佩戴五彩丝线编织的香囊和老虎形状的艾草饰品,展现了端午节热闹欢乐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习俗的喜爱之情。
端午节的古诗不仅仅记录了节日的习俗,更表达了人们对屈原高尚品格的敬仰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无论是屈原的爱国精神,还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让这个节日充满了温暖与力量。让我们铭记这份传统,传承这份文化,在每年的端午节,一起感受诗歌的魅力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03-16
- 03-16
- 03-16
- 03-16
- 03-16
- 03-16
- 03-16
- 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