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综合

2024上海交大电院出国一般去哪 毕业生去向有哪些🦦

2024-07-08 14:20:39
导读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2024上海交大电院出国一般去哪 毕业生去向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2024上海交大电院出国一般去哪 毕业生去向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上海交大学生海外交流项目

序号国家合作对象项目类型项目内容
1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学期交流项目交流模式:大四第一学期到TUB修读课程,第二学期返回交大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2法国INSA里昂学期交流项目交流模式:大四第一学期到INSA LYON修读课程,第二学期返回交大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3美国华盛顿大学本硕贯通项目学习模式:本科四年均在交大完成学业,该项目给电院学生提供提前被华盛顿大学硕士预录取的机会。(大三下学期申请,如大四开学前拿到华盛顿大学硕士预录取Offer,大四上学期12月15日之前完成华盛顿大学硕士网申等流程,交大本科毕业后赴华盛顿大学攻读硕士,如顺利完成学业可获得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
4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寒假项目学习模式:寒假修读全英文在线主题课程并参与研究项目,有多种课题方向、涵盖不同难度课程设置,可供各年级学生根据兴趣和数学及编程基础来选择,项目结束后,参与学员将获得由帝国理工校方颁发的证书及成绩证明。
5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暑期项目学习模式:暑期学校和暑期线上项目,涵盖多种课题方向,可供各年级学生根据兴趣和数学及编程基础来选择,项目结束后,参与学员将获得由帝国理工校方颁发的证书及成绩证明。
6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暑研项目学习模式:该项目面向电院各年级学生,有5个领域、合计15个课题可供选择,学生可根据兴趣和编程基础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和课题。该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包括理论学习、科研实践等内容,学生在NUS教授指导下参与团队课题研究。顺利完成暑研项目的学生将获得NUS计算机学院授予的结业证书以及成绩报告,暑研项目表现优秀的学生如在大四申请NUS本硕联合NGNE项目会有录取优势。
7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学期交流-本硕贯通项目(NGNE)交流模式:大四第一学期到NUS进行课程修读,在学期交流过程中NUS会为交大学生匹配项目指导老师,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学生大四第二学期返回交大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学期交流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大四毕业后可在NUS继续读硕士或直博。
8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学期交流-本硕贯通项目交流模式:项目学生大四第一学期赴威斯康星学期交流,大四第二学期在交大做毕设。完成交大本科毕业后,可以返回威斯康星继续攻读硕士。
9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学期交流项目交流模式:项目学生于大四第一学期赴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进行课程修读,并于大四第二学期初返回交大继续学习,完成交大本科毕业。
10美国普渡大学学期交流项目交流模式:项目学生于大四第一学期赴普渡大学进行课程修读,并于大四第二学期初返回交大继续学习,完成交大本科毕业。
11瑞士瑞士拉伯斯维尔应用技术学院学期交流项目学习模式:大四第一学期在HSR修读课程,第二学期在瑞士或瑞士在华企业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回交大参加答辩。

2、上交电气系直博生赴美交流学习

冯源昊,2023年9月6日至2023年11月21日参与了上海交通大学菁英博士生项目,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S3L实验室进行交流学习。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系的2021级直博生,他的导师为冯冬涵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市场。

本次交流留学单位的国外合作团队为RamRajagopal团队,在该团队中,他的具体研究课题为利用机器学习探究能源政策对用户侧的光伏储能等分布式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影响。本次交流访学收获颇丰,因为他在上海交通大学之前的研究方向是宏观的容量充裕性机制,与交流访问项目高度相关。在学术成果方面,通过交流指导,也完善了之前在交大所作的关于容量充裕性机制的科研工作,并成功发表SCI中科院1区论文(Energy)一篇,另外有在修SCI论文1篇和在投SCI论文1篇。在未来的科研,他将继续致力于宏观的能源机制及政策对能源结构及用户用电充裕性的影响研究。

在国际化培养方面,交流单位课题组来源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美国、意大利、印度等等国家,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的电力系统现状,使得在研究同一类科研问题上,不同国家的“解”各有特色。例如,对于热水器的用能优化,以经济性提升为目标,由于美国习惯清晨起床洗澡而我国习惯晚上洗澡,使得该课题在这两个国家的策略是不同的;再比如,美国的居民电价高度自由选择服务商,而我国是分时电价等机制,这使得光储配置策略也会因国而异。因此对他的科研而言,之前局限于一些所负责项目背景之内的场景,例如主要面向华东地区、上海地区,所研究的机制设计、模型策略等往往仅针对这些地区,缺乏普适性。若要做出影响力更大、适用面更广的科研成果,需要跳出平时科研的舒适圈,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学者交流。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