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都村:穷村富得快
来到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都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农业生态观光园:依地势而建起的瓜果大棚里,果农们有的忙着采摘,有的通过手机和客商对接订单,工人将刚收货的草莓、圣女果、火龙果装箱上车。
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生活富足,让村民有了获得感。“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打通了线上销售渠道,草莓直接卖进了城里。俺家7个大棚一年能收入35万元。”村民魏英说。
然而,这个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穷乱村”。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变化源于县里实施的一项人才回引工程,专门拿出创业培训、补贴、税费、用地等优惠政策,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或任职。
常年在外的水果商姚洪远就被当地请回来帮扶村民创业。姚洪远带领老乡做起了水果种植产业,实干精神赢得威信,村里党员们把他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修路、治水、发展产业,村民们跟着带头人齐心协力,用了数年时间将一个“穷乱差”的负债村变成了村集体收入153万元的富裕村。
近两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飞猛涨离不开电商产业的发展。这背后的干将、电商“能人”姚琳,同样是受邀回村的。他告诉记者:“让小村插上‘电商翅膀’,遇到疫情这种情况,水果也不愁卖。”
村级治理也要从内部管理上要效率。为了凝聚村党支部合力,姚洪远用“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村级运行,用“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三务”透明,用党员量化积分管好用好党员队伍,彻底改变了原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现状。
去年,泗水县委组织部推进实施农村“三级党建网格”,让村庄有限的人能做更多的事。以南仲都村为例,村民大多数的诉求都能化解在“网格”内,村里实在解决不了的,通过民意收集分理机制直达相关职能部门,有效减少了诉求办理层级,缩短了办理时间,这种“扁平化”治理模式实现了“一网兜起民生大小事”。
当地组工干部介绍,除了人才回引和治理模式升级,省市县下派干部帮扶也成了村级的“新动能”。近几年,南仲都村在下派干部支持下,先后改造村内线网3000米,安装路灯102盏,整治河道600米,绿化率达78.6%,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如今,身处孔孟之乡的南仲都村,将儒孝文化、瓜果产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结合起来,找到了自己的乡村振兴路径。姚琳说:“我们村不仅把传统建筑修复重整,还新建了文化主题的酒店、广场、文化展厅、湿地生态水系,让村民和游客都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近十年间,南仲都村人均收入从2650元涨至17600元。村产业项目年总产值已达1720万元,带动周边村就业300余人。“这辈子最光荣的事,就是在建党百年之际,南仲都村党支部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代表村里到人民大会堂领了奖。”姚洪远骄傲地说。(记者王阳)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最新文章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