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科技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2023-04-21 22:45:35
导读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太阳是一颗典型的恒星,它每秒向宇宙空间发出。

2、自古以来,太阳为何会发光发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3、曾有人认为,太阳是依靠燃烧煤来发光发热的,但经过计算,如果太阳是一个大煤球,按照太阳的总辐射能量3.75x10^26J,只够太阳发光发热1500年。

4、后又有人提出,太阳是依靠物质向内部“掉落”,即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再转变为热能来发光发热的,但这样一来,太阳就必须因为不断的收缩而越来越小,但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

5、且即使这样,也只能维持太阳以观测到的能量辐射一千多万年。

6、上世纪20年代末,随着元素放射性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亚瑟·爱丁顿提出,太阳的能量只能来源于氢的核聚变反应,并在30年代出版的《恒星的结构》一书中详细论述。

7、但经过计算,要使氢发生核聚变反应,太阳中心的温度必须达到上亿度才行,而太阳中心的温度只有约1500万度,不足以引发氢的核聚变反应。

8、上世纪40年代,来自前苏联的美国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应用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的量子物理不确定性原理(也称测不准原理),解释了原子核的放射性。

9、下图是其“火山口模型”简图。

10、在原子核尺度上(这一尺度大约是10^-13厘米),所有粒子都要受到强相互作用力这一短程力的作用,无法离开原子核,就像是落入了火山口的内部。

11、而在原子核尺度以外,强相互作用力迅速减小,粒子主要受电磁力这一长程力的作用。

12、一个粒子,若要从“火山口”中离开,就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把核内粒子束缚在一起的强相互作用力。

13、而在稳定的原子核内部,没有哪个粒子能够具有这一能量,但依据测不准原理,在不稳定原子核中,粒子可以从周围的其它粒子那里暂时“借”到一定的能量,达到“爬上火山顶部”所需的能量,从而离开原子核。

14、就好像是在火山内部打了一条隧道一样,粒子可以通过这条隧道直接离开,而不用“费力去翻山”。

15、这一量子效应被称为“隧道效应”或量子隧穿效应。

16、美国物理学家富勒认为,隧道效应也可以反过来用,即既然原子核内的粒子可以借助于“隧道”而脱离原子核,那么原子核外面的粒子,也可以借助于“隧道”而进入原子核。

17、于是,他把隧道效应应用于太阳能量的产生,终于计算出,在太阳内部,氢的核聚变反应能够在1500万度的温度下发生。

18、现在我们知道,包括太阳在内的所有恒星,都是借助于“隧道效应”,时刻发生着各种核聚变反应,并借此发光发热的。

19、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计算,每“燃烧”1千克氢,就能放出6.4×10^14焦耳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9000吨煤所产生的能量。

20、按照太阳目前的总辐射量计算,每秒钟有6亿多吨的氢被转化成氦。

21、这听起来很多,但其实只是太阳质量的很小一部分。

22、太阳质量若取整数,大约是2×10^33克,或2×10^27吨。

23、太阳每秒把6×10^8吨的氢转变成氦,每年“烧”掉不到2×10^16吨的燃料。

24、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100亿年也只用掉2×10^26吨的氢,只有太阳总质量的10%。

25、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不到5%的质量。

26、太阳上,氢元素占元素总量的70%,氦占28%,其它元素只占2%。

27、对于一颗恒星来说,虽然氢所占的量下降20%,该恒星就会显露出“老态”,而按照目前太阳因核聚变反应速率计算,太阳足可以稳定地“燃烧”上3.32×1017秒,约10^10年,即100亿年,因此说太阳现在刚到“中年”。

28、它还可以稳定“燃烧”50亿年以上。

29、那么,氢的核聚变反应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在恒星内部,发生着两类氢核聚变反应。

30、一类是“碳氮氧循环(或称CNO循环)”,其过程如下:解释一下。

31、首先是C12(碳元素最稳定的同位素)接受一个质子(氢原子核),变成N13。

32、N13不稳定,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电子型中微子,衰变为C13。

33、C13接受一个质子,放出一个γ光子,变成N14。

34、N14再接受一个质子,放出一个γ光子,变成O15。

35、O15不稳定,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电子型中微子,衰变为N15。

36、当N15再接受第四个质子时,生成的新元素不是O16,而是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两个质子、两个中子的氦核,另一部分是原先的C12原子核,开始另一次循环。

37、在这一类反应中,并不要求所有参与元素同时存在。

38、只要有其中一种元素存在,新的、其他的元素就可以通过核反应产生出来,并完成整个循环。

39、总的效果是:通过一个循环,四个质子组合成了一个氦原子核,产生了三个γ光子、两个正电子和两个电子型中微子。

40、两个正电子与电子发生湮灭,再产生新的γ光子。

41、能量由此产生。

42、另一类氢核聚变反应是“质子-质子链式反应(或称为P-P反应)”。

43、其过程如下: 解释一下。

44、以下各步反应为:1H + 1H → 2H + e+ + νe2H + 1H → 3He + γ3He +3He → 4He + 1H + 1H其他还有几个分支反应,涉及到锂、铍、硼等,就不再细说了。

45、按照美国物理学家贝特的计算,以上两类核反应都可以在恒星内部所具备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发生。

46、但在太阳上,主要是发生第二类核反应,即P-P链式反应。

47、它所需要的反应温度是1500万度。

48、而CNO循环则需要更高的温度,大约是2000万度。

49、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把恒星中从氢开始,聚变到铁的所有元素的产生机理都了解清楚了。

50、而元素周期表上,铁以后的元素就不是依靠正常恒星的元素的核聚变反应生成的,而是在大质量恒星演化后期的超新星爆发中生成的。

51、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