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2022年丹东疫情何时解封 丹东疫情溯源源头工作进展如何存在哪些困难

2022-06-05 12:47:58
导读 问:丹东疫情溯源工作进展如何,存在哪些困难?为什么说丹东本轮疫情防控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感染与传染性

问:丹东疫情溯源工作进展如何,存在哪些困难?为什么说丹东本轮疫情防控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感染与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 王子江:

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省、市、县公安和卫生等部门联合协同开展流调溯源工作,从人、物、环境三方面核查可能潜在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包括境外人员、国内风险地区来返丹人员的排查,进口货物、快递、冷链物品的核查,以及可能污染的环境调查等。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本次疫情与丹东“4.24”疫情不同源,目前呈多点散发态势,现阶段社区内人员流动较少,除辽东学院聚集性疫情以及少部分家庭出现续发病例外,传播链条中目前没有发现局部的如小区、场所等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与既往一些国内边境口岸城市疫情相似,感染者分布于40余个小区(场所),基本无小区外的活动轨迹,各小区间暂未发现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由于奥密克戎传播具有隐秘性、快速性等特点,在感染来源尚未明确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新的疫情,丹东市作为边境城市,疫情防控可能将会面临着艰巨性、反复性的复杂形势。

问: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市民应该怎样做好自我防护、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感染与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 王子江:

面对新冠肺炎病毒,做好自我防护依然是守护个人和家庭健康的关键。

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勤洗手、常通风、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科学规范佩戴口罩的好习惯,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市民需按照防控要求定期前往核酸采样点进行采样检测;坚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切勿自行诊治,应立即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尽可能不要邮购境外商品,在收取快递后要及时进行洗手;最后,未来疫情发展的方向非常复杂,市民仍需做好持久、反复作战的心理准备。在疫情压力下,市民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和烦躁等不良情绪,可利用电话、微信等平台与亲友保持联系,相互关心鼓励,增强心理正能量。

问:丹东市民普遍关注什么时候能够解封?对于分区分类分级管理,下一步的安排您有什么建议?

辽宁省卫生健康监督中心,主任医师,国家第七届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公共场所首席监督员,国家公共场所培训讲师 冯智田:

根据国家最新规定, 近7天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7天且核酸检测为阴性,解封前2天内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检测筛查均为阴性的,可降为管控区进行管理,再连续3天零新增可降为防范区。当前,丹东市区及东港市均有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发现,充分地体现出新冠肺炎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的隐蔽性,导致疫情比较复杂,对封控区、管控区的划定要做到及时研判、动态调整,广大市民在做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同时,也要积极配合政府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做好应对疫情反复发生的准备。对于目前丹东市尚存的封控区和管控区要严格管理,封控区人员应做到足不出户;管控区人员不允许出小区,居民可下楼到小区内活动,避免聚集,做好防护。减少人员流动是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最有效措施之一,建议丹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区域的分类分级管理,可逐一研判,“一小区一策”,并适时进行调整,逐渐放开,只要广大居民按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所住区域逐步降级,相信最终能够彻底解封。

问:疫情防控由应急状态逐步转为常态化,常态化防控管理将采取哪些措施?

辽宁省卫生健康监督中心,主任医师,国家第七届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公共场所首席监督员,国家公共场所培训讲师 冯智田:

常态化防控管理应采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抓不懈的方针。

常态化核酸检测方面,要分区分类进行高质量区域核酸筛查,要在城区公共交通站点、人口密集小区、企业聚集地段、学校、商超等重点部位,采取“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结合的方式合理设置核酸采样点,作为口岸城市,丹东市应构建“步行10分钟核酸检测服务圈”。每周完成2次全员核酸检测。

感染者救治和重点人群隔离方面,感染者要在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密切接触、次密接、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和应隔尽隔人员等高风险人群,进行集中隔离,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输入。

其他方面:常态化下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个人卫生,不聚集,实行48小时核酸检测。各类密闭场所要加强通风,科学合理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高频接触物品要进行预防性消毒;人员要实行测温扫码,控制人数,避免人群聚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